朱如意,教育硕士,中共党员,温州市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专任教师,援疆期间担任拜城县第三小学德育办副主任、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,拜城县2023年度“优秀教师”,2023年度阿克苏市拜城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。
朱如意的援疆感言:“援疆。来之前,它是一种信念。国家给了我更多实现自我的可能,如今我也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。来之后,它是一份坚持,时时刻刻不待扬鞭自奋蹄。一年半时光,我努力为拜城三小学科教师搭建成长阶梯,为孩子播撒探究种子。我是浙江援疆人,牢记援疆初心使命,不负使命!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!”
探寻一种可能性
入疆前,朱如意对自己这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有整体的规划,在后方学校是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、道德与法治教师,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比较熟悉,她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以及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,为受援学校高年段的学生制定更为合适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、教学内容。同时给受援学校的道德与法治组分享前沿的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、教研动态等,她以自己为始点,促进受援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可持续发展。
来到拜城三小后,朱如意了解到了道德与法治老师的一些情况:有些老师要兼任其他功课如语文、数学等;有些老师要兼任行政职务;有些道德与法治老师要跨年段上课,并且带好几个班级。比较繁重的工作使他们无法投入到教研活动中,于是,我原设定的教研计划只能暂缓。教学方面,她负责6年级全段4个班以及4年级2个班的教学工作。主要忙于不同级段的备课、上课、处理学生问题、作业,其余时间坚持听课、巡课。这个学期使朱如意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工作经历,她在努力探寻更多的可能性。
引领一个团队
来援疆的第二个学期是朱如意援疆工作发生巨大变化的良好开端。因为拜城县教科局对编制老师岗位的整体调整,本学期拜城三小有10位道德与法治老师,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队伍壮大起来。但这个大队伍大部分老师来自不同学科,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他们都是新教师,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、教材内容的解读尚未落实。基于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,朱如意调整了全新的教研安排,希望让这些“新”道德与法治老师更快的成长起来。
学科建设,营造教研氛围
第二学期开始,朱如意一边了解情况,建立教师个人档案,一边她定期开展公开示范课,邀请全组老师一起听课,在课后共同评课,与他们分享备课、上课过程中的技巧、心得,同时建立钉钉群,进行优质教学资源、课件、课堂录像等资源分享,群内进行研讨和学科相关的问题,推进集体备课,归纳、整理各年级知识梳理,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。
指导磨课,助力教师成长
根据三小老师们的教学现状,朱如意制定了道法组的随堂课听课安排,每周听一位老师同一课时的两堂课,第一节课听问题,课下与老师进行沟通、梳理,重新调整上课时出现的问题,期间给老师1-2天的调整、准备时间,第二节课听老师的变化,肯定老师的进步,也检测老师们的随堂教学能力。这种1对1的随堂课听评课模式自第二学期开展以来一直在延续,每学期听评课超100次,她希望通过观察老师们最日常的教学模式找出问题、纠正问题、改进问题。
组织研培,提升教师素养
每周三早上的1、2两节课是拜城三小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时间。利用这个时间,结合拜城县教科局“一月一测”的学科任务以及老师们遇到的教学问题,朱如意安排了不同主题的教研活动。她先后开展了《让数据说话,促进高效复习》、《教师如何听课评课》、《期末复习方法分享会》、《如何上好微型课》、《<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>解读与梳理》、《期中考数据质量分析》、《如何做错题分析》、《聚焦课程标准,写好教学设计》等多个专题性讲座,组织云端教研活动,让老师们在教学之余充分吸收教研的养分,帮助自身更快成长。
指导比赛,肯定进步
为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,配合当地教科局的各种比赛,朱如意组织校内各类比赛初赛,以比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水平,提升课堂教学效果。朱如意积极鼓励全校道法组老师踊跃报名,并在每位老师的备赛阶段积极听评课,及时纠正他们课堂中的问题,观察他们的教学变化,给予客观的意见,肯定每一位老师的成长。几次比赛,老师们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,取得了拜城县基础教育中青年教师现场课教学研赛一等奖;拜城县教育系统“思政课大比武”现场课评比活动一等奖2名,二等奖2名;拜城县基础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研赛一等奖1名,二等奖1名。
课题研究,综合提升
一个课题的完成需要组里每一位老师的齐心参与,需要老师们积极备课、磨课、呈现展示课,学会撰写案例、论文,组织多项相关活动。整个课题的完成过程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教研能力提升空间。2023年6月底,朱如意带领三小道德与法治组申报课题:《让儿童“在场”:小学中高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》,并成功获得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“以校为本”小课题的立项。2023年9月初,她组织道德与法治组召开课题研讨会,商讨课题的推进进度:2023年9月-10月为课题准备阶段:课题问卷的撰写与布置师生逐步完成;展示课与项目化活动的分阶段筹备。2023年10月-11月为课题实施阶段:教师、学生课题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分析;展示课教案设计、修改、磨课阶段;各年级项目化活动阶段任务陆续推进。2023年12月-2024年1月为展示活动收尾阶段:生活化主题展示课成果展示;生活化主题式项目化活动学生成果展示。最后,2024年2月-6月为结题报告及相关配套内容完成阶段,组内各位老师对自己所完成的相关成果进行归纳、梳理,最终完成整个课题。
走好一段援疆路
2月25日开始是朱如意援疆的最后一个学期。这一学期她更多地思考:“离疆留什么?”要如何利用剩下这短暂的一学期留下更多有用的东西?思考许久,我想“分享”两个字最合适不过。
关于这一学期“分享”,主要分为教学和教研两部分。
教学上,朱如意继续小初知识的融会贯通,希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,学会相互分享学习经验。拜城三小的孩子们对如何听课做笔记、如何复习等课堂学习技能尚未完全掌握。因此,她将“分享”贯彻每节课,与学生分享正确的学习方法、正确的听课方法,也邀请班级同学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、复习方法。课前引导学生如何预习,课中指导学生学做笔记、自主归纳课文,并在单元复习、期中、期末等关键时间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,鼓励优秀生分享学习经验,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,让学生慢慢爱上学习、学会学习。
教研上,这学期她的“分享”更多的是放手。她希望三小的“新”道德与法治老师们慢慢成长,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找出问题,尝试解决问题。经过上学期多种教研活动的开展,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有了切实的提高,也开始逐渐注重课堂中教学细节的落实、学生的有效反馈等必要环节。老师们在教学中碰到的共性问题由我解答,而个性问题老师们自己发现,相互解决。以各老师为主的同课异构、评课、说课活动也相继开展。每周教研活动上,她组织老师们当每周教研小组长,深入解读教材解读,发现自己在备课、上课中的问题,分享教学经验的同时相互出谋划策,共同解决教学问题,共同进步。
一年半的援疆生活,很匆忙又很漫长。这一年半里,感慨颇多,从初来学校负责建设一个学科的茫然,各种顶岗跨年级忙到飞起的疲惫,到教研组逐渐成型的欣喜,为教研组如何发展各种思考的急切,整个教研组全员努力且有所收获的欣慰,再到各老师逐渐成长、学科组羽翼逐渐丰满的自豪。很荣幸参与了拜城三小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成长,也见证了每位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蜕变,参与其中又见证全程的我有着满满的成就感:看着三小的这些“新”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逐渐准确,课堂设计也能明确教学的重难点,不仅知道在备课时要关注教材,更慢慢学会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,道德与法治课堂的“德育”味道逐渐浓厚。
每一位援疆老师在来疆之前都会被问到这么三个问题:“来疆为什么?”、“在疆干什么?”、“离疆留什么?”朱如意的一年半时间有很努力的回答这三个问题,明确自己援疆的初心,也始终不忘初心,在疆的每一天会很努力的为自己的援疆初心奋斗:积极参加拜城三小的各项工作,努力做好三小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,听课、评课、上课、组织比赛、担任评委…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;离疆在即,她细细想来,她也留下了属于她、也属于拜城第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珍贵成果:一个逐渐成长的教研团队;从一至六年级一整套完整的课程复习资料;一个完整的自治区级课题;一套完整的项目化活动方案及学生成果;一段我所独有的援疆路!